找到相关内容174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(deduction)与经验(experience),或按照佛教的说法,比量(anumana)与现量(pratyaksa)。西方传统思想走的是推理这条路,如希腊哲学﹑中世哲学﹑笛卡尔等等:“什么宇宙的...所谓直觉还是含有比量作用在内的,既不能成功现量又不能使比量尽其功,我们很难信任。”[11]柏格森的直觉不够完整,无法达到本体。  如此,梁漱溟还要回归到印度诸宗的方法论。印度宗教通过一些理性方法来否定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集量论笔记――佛教的知识论

    记忆的不是量。2、没有一点虚假和偏见,是实实在在的真切的认识。3、必是意识认识事物的思维,心就是意识。4、所认识的对象叫自境。  量,分两种,现量和比量。  关于“境”与“有境”的翻译  杨化群先生...现量一定是无分别的,常是不能被尝到、闻到、见到、摸到。  “虚空”与“无我”都属于无为法。“虚空是没有阻碍的”,只是一种构造上面的东西,只是我们在理解上面是通过分别心来构造出来的,而不能直接被我们经验所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62738402.html
  • 因明入正理论译注(五)

    三十三种。   第三章真现量门、真比量门   译文   另外,应当知道,为了使自己了悟,只有感觉和推理这两种知识途径。   原典   复次,为自开悟,当知唯有现比二量。   解说   知识途径在印度哲学中称为“量”。现量,指感觉知识;而比量指推理知识。《入论》在开头讲“四真四似”中之真似现比时已经涉及了量的区别刊定。依据其基本涵义,我们可以...

    宋立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0738161.html
  • 萨班的因明思想及其传承

    的忆念,一切忆念都是分别识,故现量的第二刹那不再是现量已决智,已成分别;比量的第二刹即比量引生的已决智那同样是量,已决智是不欺诳的了别故。再次,萨班认为“现而不定识”同样是量识。《量理藏论》说:“现而不定识,若谓是非量,一切现量识,亦成为非量。”恰巴师徒把现而不定识归于非量,这必会导致一切现量皆成非量。其实凡是量不一定能了定自境,按克珠杰的话说,“凡是量识不遍于了定识”‘。具体显现,虽未了定,亦可...

    祁顺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5838750.html
  • 佛教理论对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之影响

    物起舞、执色为有,而是无漏般若、妙明真心、静寂之心对蕴含在事物中佛道的超验、直接的契合与把握。  二、“现量”说  通过“现观”获得的直接经验就是“现量”。“现量”原是古印度因明学中的术语。《因明正理门论》:“此中现量除分别者,谓若有智于色等境,远离一切种类名言假立无异诸门分别,由不共缘现现别转,故名现量”。这段话提到“现量”,但不大好理解。石村《因明述要》说它“指的是纯感觉知识。确切地说,现量是...

    祁志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5440701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三)

    意不专注于外相,假若专心摄意于所缘相,如见色(之眼识)C已错乱之理由;蚌壳误为银片之际,如蚌壳之未定相谓之。  癸二?破斥彼说有二:  子一?总相破斥:  【倘若现相未决定,是「非量」。一切现量,转成非量。为遮除现量决定性之故】现量若适用彼未定现相之定义故,现量转成非量。释量论三千五百颂云:尔时,尽所有未决定,现量亦采取如是。」谓之,无论如何现量,皆为不确定,彼现量缘持任一现相,彼相亦非决定性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738219.html
  • 因明大疏里书(六)

    所以八义次第如是。长行广释逐便即牒。性相求之。何须次牒。颂以真似各别。开成八义。长行以体类有同。合成六段。亦不相违等。(云云余释如疏说)今显问意云。如前颂云。能立与能破。及似唯悟他。现量与比量。及似唯有悟(云云)长行论中。一明能立。二明似立。三明二真量。四明二似量。五明能破。六明似能破(云云)既颂与长行。如是先后次第不同。故今问也。  言明此二量亲能自悟等者。周云。问现量二量。亲能自悟。并隐悟他及...

    明诠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2338520.html
  • “量”的类别,大抵有下列数种:  (1)现量:主要是依据五根而得。  (2)比量:依据推理论证而得。  (3)譬喻量:依类比而得。如由牛而知水牛。  (4)圣教量:又称圣言量、正教量、至教量、声量。指...相离性,而从此知彼,从全体知部分。  (8)传承量:依据传说、耳闻而得。  (9)肢体语言量:依据手势动作而得。  对于上列诸量之定义,及应以何者为正量,诸教派之间颇有争议。此中,顺世派仅承认有现量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2038103.html
  • 佛学研究法及其特色

    就是完整的学佛历程――生起闻、思、修三慧,这是佛学研究的特色。   二、佛学研究的三量   佛法的正确知识来至「至教量、比度量(比量)、现证量(现量)」等三量,以三量来证成道理,是传统的一个佛学...接受,一方面是透过比量;一方面是透过现量。至教量分成不隐晦的知识、比较隐晦的知识和最隐晦的知识等三类,要以不同的方法来检验。不隐晦的知识,可以用根现量、意现量来检验其正确性。比较隐晦的知识,可以用比量来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453015.html
  • 因明论

     足目在这部著作中建立了因明学的纲要——十六句义(又称十六谛),即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的方式:(一)量。指对事物的认识,有现量(知觉)、比量(推理)、声量(类比)、譬喻量(证言...ldquo;量”(认识事物的标准、方法和结果)和“现量”(不含比知推度,仅以感官直觉进行的认识作用);后书总破正理派的“十六句义”。另有《方便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0338008.html